编辑:马草原手游网来源:互联网整理更新时间:2023-08-21 19:10:03
游戏发烧友来看一下陆抗,以下6个关于陆抗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游戏资讯。
本文目录
陆抗 陆抗(226—274年),字幼节,吴郡吴县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名将陆逊次子,孙策外孙,三国末期吴军著名军事家。 陆逊于赤乌八年(245年)二月含恨而亡时,陆抗时年20岁,被孙权拜为建武校尉,领陆逊部众五千人。陆抗葬父,还都谢恩时,孙权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所谓20条罪状,与陆抗核实。陆抗逐条对答,为父辩白。孙权听了陆抗之言,才消除了对陆逊的猜疑。 赤乌九年(246年),升陆抗为立节中郎将,与诸葛恪互换防区,屯守柴桑。陆抗临走时,其驻地完好无损,诸葛恪到后,俨然若新。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,诸葛恪深为惭愧。 太元元年(251年),陆抗还都治病时,孙权召见他,流着泪对他说:“吾前听用谗言,与汝父大义不笃,以此负汝。前后所问,一焚灭之,莫令人见也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)。 建兴元年(252年),孙权去世,孙亮继位,拜陆抗为奋威将军。 太平二年(257年),魏将诸葛诞在寿春叛魏降吴。吴主拜陆抗为柴桑督,去寿春接援,败魏牙门将偏将军,升为征北将军。 永安二年(259年),拜镇军将军,镇守西陵(今湖北宜昌西北)。翌年,假节。 元兴元年(264年),孙皓继位,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,领益州牧。 建衡二年(270年)四月,大司马施绩去世,拜抗都督信陵、西陵、夷道、乐乡、公安诸军事,驻乐乡(今湖北江陵西南)。 凤凰元年(272年),八月吴帝孙皓召昭武将军、西陵督步阐。步阐数代为西陵镇将,仓卒被召,以为失职,且惧怕遭人谄害,遂于九月举城降晋,送侄步玑赴洛阳为质,晋武帝诏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、卫将军。十月陆抗闻讯,急遣将军左奕、吾彦、蔡贡等部进围西陵。晋武帝则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步阐,命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兵5万进攻江陵(今属湖北),令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(郡治秭归,今属湖北)以救援步阐。 陆抗为避免腹背受敌,命吴西陵各军自赤溪至故市(今湖北宜昌)构筑高墙,内用以围困步阐,外则抵御晋援军,却不急于攻打西陵城。吴军昼夜筑围,异常辛苦,诸将都说:“今及三军之锐,亟以攻阐,比晋救至,阐必可拔。何事于围,而以弊士民之力乎?”陆抗回答说:“此城处势既固,粮谷又足,且所缮修备御之具,皆抗所宿规。今反身攻之,既非可卒克,且北救必至,至而无备,表里受难,何以御之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)?但他为服众心,又命部将试攻西陵,果然受挫,于是将士们努力去构筑工事。 时陆抗坐镇乐乡(今湖北松滋东北),欲亲赴西陵督战。吴诸将闻羊祜率5万晋军进至江陵,皆请陆抗至江陵督战。陆抗则以为:“江陵城固兵足,无所忧患。假令敌没江陵,必不能守,所损者小。如使西陵槃结,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,则所忧虑,难可而竟也。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,况江陵牢固乎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)?遂奔赴西陵。 当初,江陵平坦广宽,道路通畅。陆抗任命江陵督张咸作大堰以阻水,用以水淹敌军。羊祜却乘机欲用船运粮草往江陵,并扬言要破坏堰坝,以救步阐。陆抗命江陵督张咸毁坏堰坝,阻断晋军水上粮道,而诸将却不解,以至屡谏不听。羊祜闻堰坝已毁,只得改用车运粮,延时费力,致主力不能速进。 十一月,晋杨肇率援军到西陵,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至建平。陆抗分令张咸固守其江陵,派公安督孙遵于长江南岸机动,防备羊祜军南渡;水军督留虑、镇西将军朱琬拦截晋徐胤水军顺流东下;自率大军凭据长围与杨肇对峙,以待战机。时吴将朱乔、都督俞赞叛逃。陆抗说:“赞军中旧吏,知吾虚实者,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,若敌攻围,必先此处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)。于是连夜调整部署,把该地防军全部换上了善战精兵。次日,杨肇果集中攻击原吴兵防区弱处,陆抗即命吴军反击,矢石雨下,晋军大败。 十二月,杨肇计穷,乘夜逃走,陆抗本欲率众追击,因虑步阐出城袭击,遂擂鼓,佯作追击。杨肇大惧,丢弃铠甲溃逃,陆抗派轻兵追之,晋军惨败。羊祜各军亦各自撤兵。陆抗转兵攻克西陵,俘杀步阐及其部属数十人,皆诛三族,其余胁从者数万皆赦之。 此战,陆抗指挥若定,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,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,用主力围城打援,终于击败晋军,攻克西陵。陆抗入城后,修治城围,然后东还乐乡。陆抗虽立大功,却“貌无矜色,谦冲如常,故得将士欢心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)。因功加拜都护。 时吴国国势虽已衰退,但仍有一定的实力,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。于是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,每次两军交战,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,从不搞突然袭击。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,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,不许他们再说。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,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,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。羊祜常会集部队在江沔一带游猎,但范围往往只限于西晋境内。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,羊祜命令一律送还。于是一时吴晋两国和睦相处,相安无事。 一次陆抗生病,向羊祜求药,羊枯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,并说:“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,还未服,听说您病了,就先送给您吃。”吴将怕其中有诈,劝陆抗勿服,陆抗不疑,并说:“羊祜岂鸩人者”(《晋书·羊祜传》)!仰而服下。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,陆抗心中很清楚,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:“彼专为德,我专为暴,是不战而自服也。各保分界而已,无求细利”(《晋书·羊祜传》)。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,很不理解;就派人斥责他。陆抗回答:“一邑一乡,不可以无信义,况大国乎!臣不如此,正是彰其德,于祜无伤也”(《晋书·羊祜传》)。孙皓无言以对。 吴主孙皓称帝后,荒淫残暴,胡作非为。陆抗虽远驻西陵,但是听说朝政阙乱,深为忧虑,曾多次上书。 建衡二年(270年),驻乐乡(今湖北江陵西南)后。便上书说:“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,力侔则安者制危,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,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。今敌跨制九服,非徒关右之地。割据九州,岂但鸿沟以西而已。国家外无连国之援,内非西楚之强,庶政陵迟,黎民未乂。而议者所恃,徒以长川峻山,限带封域,此乃守国之末事,非智者之所先也。臣每远惟战国存亡之符,近览刘氏倾覆之衅,考之曲籍,验之行事,中夜抚枕,临餐忘食。昔匈奴未灭,去病辞馆。汉道未纯,贾生哀泣,况臣王室之出,世荷光宠,身名否泰,与国同戚,死生契阔,义无茍且,夙夜忧怛,念至情惨。夫事君之义犯而勿欺,人臣之节匪躬是殉,谨陈时宜十七条如左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,十七条已佚)。 时宦官何定把持大权,干预朝政。陆抗上书说:“臣闻开国承家,小人勿用,靖谮庸回,唐书攸戒,是以雅人所以怨刺,仲尼所以叹息也。春秋已来,爰及秦、汉,倾覆之衅,未有不由斯者也。小人不明理道,所见既浅,虽使竭情尽节,犹不足任,况其奸心素笃,而憎爱移易哉?茍患失之,无所不至。今委以聪明之任,假以专制之威,而冀雍熙之声作,肃清之化立,不可得也。方今见吏,殊才虽少,然或冠冕之胄,少渐道孝;或清苦自立,资能足用。自可随才授职,抑黜群小,然后俗化可清,庶政无秽也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)。但不为吴主孙皓采纳。 吴主孙皓用诸将之策,多次令吴军入侵晋国边界,使百姓疲弊。陆抗认为有弊无利,便于凤凰元年(272年)上书说:“臣闻《易》贵随时,《传》美观衅,故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,纣作 *** 而周武授钺。茍无其时,玉台有忧伤之虑,孟津有反旆之军。今不务富国强兵,力农畜谷,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,百揆之署无旷厥职。明黜陟以厉庶尹,审刑赏以示劝沮,训诸司以德。而抚百姓以仁,然后顺天乘运,席卷宇内,而听诸将徇名,穷兵黩武,动费万计,士卒雕瘁,寇不为衰,而我已大病矣!今争帝王之资,而昧十百之利,此人臣之奸便,非国家之良策也。昔齐、鲁三战,鲁人再克而亡不旋踵。何则?大小之势异也。况今师所克获,不补所丧哉?且阻兵无众,古之明鉴,诚宜暂息进取小规,以畜士民之力,观衅伺隙,庶无悔吝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)。但孙皓依旧不采纳。 后陆抗闻武昌左部督薛莹征被捕下狱。陆抗上次上书说:“夫俊乂者,国家之良宝,社稷之贵资。庶政所以伦叙,四门所以穆清也。故大司农楼玄、散骑中常侍王蕃、少府李勖,皆当世秀颖,一时显器,既蒙初宠,从容列位,而并旋受诛殛,或圮族替祀,或投弃荒裔。盖《周礼》有赦贤之辟,《春秋》有宥善之义。 《书》曰:‘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’而蕃等罪名未定,大辟以加,心经忠义,身被极刑,岂不痛哉!且已死之刑,固无所识,至乃焚烁流漂,弃之水滨,惧非先王之正典,或甫侯之所戒也。是以百姓哀耸,士民同戚。蕃、勖永已,悔亦靡及,诚望陛下赦召玄出,而顷闻薛莹卒见逮录。莹父综纳言先帝,傅弼文皇,及莹承基,内厉名行,今之所坐,罪在可宥。臣惧有司未详其事,如复诛戮,益失民望,乞垂天恩,原赦莹罪,哀矜庶狱,清澄刑网,则天下幸甚!” 陆抗虽多次上疏陈言,以匡不逮。但均不为孙皓采用,陆抗鞭长莫及,也只好恪尽职守,慎保边圉。 凤凰二年(273年)三月,拜大司马、荆州牧。 凤凰三年(272年),晋武帝复任王浚为益州刺史,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,训练水军。使吴国受到严重威胁。一些大臣深感忧虑。 七月,陆抗病重。仍抱病上书:“西陵、建平,国之蕃表,既处下流,受敌二境。若敌泛舟顺流,舳舻千里,星奔电迈,俄然行至,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。此乃社稷安危之机,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。臣父逊昔在西垂陈言,以为西陵国之西门,虽云易守,亦复易失。若有不守,非但失一郡,则荆州非吴有也。如其有虞,当倾国争之。臣往在西陵,得涉逊迹,前乞精兵三万,而(至)者循常,未肯差赴。自步阐以后,益更损耗。今臣所统千里,受敌四处,外御强对,内怀百蛮,而上下见兵财有数万,羸弊日久,难以待变。臣愚以为诸王幼冲,未统国事,可且立傅相,辅导贤姿,无用兵马,以妨要务。又黄门竖宦,开立占募,兵民怨役,逋逃入占。乞特诏简阅,一切料出,以补疆场受敌常处,使臣所部足满八万,省息众务,信其赏罚,虽韩、白复生,无所展巧。若兵不增,此制不改,而欲克谐大事,此臣之所深戚也。若臣死之后,乞以西方为属。愿陛下思览臣言,则臣死且不朽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)。孙皓对此依旧置之不理。 同年秋,陆抗病逝,子陆晏嗣。陆晏与陆景、陆玄、陆机、陆云分领陆抗之兵。其中陆机、陆云皆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。 陆抗死后,吴国再无良将。晋咸宁五年(吴天纪三年,279年)十一月,晋军伐吴,晋龙骧将军王浚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,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忧虑的完全一样。 点评:吴国自孙策平定江东以来,名将不绝,先有周瑜、鲁肃,后有吕蒙、陆逊、陆抗,使得魏、蜀虎视江东而不敢妄自动兵。除陆逊外,四人皆英年早逝,五人死后,吴国即迅速灭亡,可悲、可叹!《三国志》对陆抗评价如下:“抗贞亮筹干,咸有父风,奕世载美,具体而微,可谓克构者哉!”
陆抗,字幼节,孙吴黄武五年出生于吴郡吴县,是陆逊的次子。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,深谋远虑,忠诚耿直,被称为社稷之臣。
孙权的长子孙登早逝。孙权立第三子孙和为太子的同时,封第四子孙霸为鲁王。为了分化朝臣、激起利益集团的内斗,在孙权授意下,孙霸继续留在宫中,一应礼仪与太子相同,史称“两宫构争”。
此时两宫并存,分庭抗礼,朝臣也随之分为两派,互相倾轧。江东世族支持孙和,淮泗集团则力挺孙霸。陆逊出身江东儒学世家,这时自然坚定地站在太子孙和一侧。
有一次,孙和的部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立孙霸为储的密谈。孙和大为惶恐,请陆逊进京为他申辩。陆逊于是数次上书孙权,陈述嫡庶之分。
孙权发觉密谈内容泄露,立即把杨竺收监审问。杨竺在狱中屈打成招,供认了陆逊的二十条罪状。一年后,陆逊忧愤而亡。
陆逊长子早夭,爵位由陆抗继承。彼时孙权先废太子孙和,又杀鲁王孙霸,支持两人的朝臣都被被流放诛杀,一时间人人自危。
陆抗安葬父亲后进京谢恩,此时孙权对陆逊仍然愤怒不已,于是在接见陆抗时屏退众人,拿出杨竺招供的二十条罪状亲自审问陆抗。陆抗逐条对答,为父辩白,终于让孙权消除了对陆逊的猜疑。
后来陆抗回到建业治病,等到他要离开时,孙权哭着与他告别:“我过去听用谗言和你父亲不和,由此辜负了你。我前后问过的事都焚毁消灭,不要再让人见到了。”
02
西陵的天才
孙吴凤凰元年(272)的冬季九月,昭武将军、西陵督步阐,举城向晋朝投降。
西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,地理位置险要,是当年陆逊大破刘备之地。东吴驻此扼守长江峡口,坚城固守,被吴人称为“国之关限”、“国之蕃表”;陆逊更是断言,一旦西陵有失,吴国将失去整个荆州。
晋朝对西陵志在必得。晋军兵分三路接应步阐:荆州刺史杨肇直奔西陵与步阐会和,车骑将军羊祜出击江陵,巴东监军徐胤的水军顺流而下直逼建平,意图形成包夹之势。
面对来势汹汹的晋军,刚刚接手荆州防务的陆抗下达的命令,被许多人认为是懦弱和无能之举。他既不出兵攻城,也不北上击敌,而是征发部队在西陵城外抢建一座更大的堡垒,将西陵团团围住。
吴国将领们虽然有分歧,但是在不认可陆抗的命令上是一致的。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增兵江陵,以免失去这座重镇;也有人要求快速拿下西陵,逼退南下的晋军。
陆抗则认为江陵的战略地位远不如西陵重要,而西陵城高大坚固,兵员存粮丰富,一时间难以攻克。若是在西陵城下与步阐僵持,一旦晋军到来,吴国军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局。
为了证实他的判断,陆抗放任部下对西陵发动了几次进攻。进攻的将领无功而返,终于认可了陆抗的战法,全力投入到修筑围城中。
面对敌军对江陵的攻势,陆抗的判断是不足忧虑。早些时候江陵道路平坦通畅,陆抗下令建立大坝将道路淹没,利用截下的江水外防敌军入侵,内阻叛军出逃。
这时,羊祜扬言说要炸毁大坝,让自己的步兵得以通行。陆抗听闻后,反而立即让江陵督张咸拆除大坝。诸将都感到疑惑,纷纷劝谏,但陆抗不听。
陆抗再次展现出了惊人的谋略天才。原来羊祜想要利用大坝堰塞住的江水来运输粮草,于是放出假消息来误导东吴军队。等到羊祜到达当阳,发现大坝早已被毁,只得放弃船运改用车辆,效率因此大为降低。
阻止住羊祜的援军后,陆抗得以在西陵集中力量,依托围城堡垒迎战杨肇的部队。
战前,陆抗手下的将领再次叛逃。其中的营都督俞赞在军中多年,对吴军的虚实了如指掌。吴国军队中最弱的部队,是从山越夷人中征发的夷兵。陆抗知道,晋军一定会先攻击这一薄弱环节,于是连夜将精锐部队与夷人换防。第二天杨肇果然进攻此处,结果是营中箭如雨下,晋军死伤不计其数。
相持一个多月后,杨肇力屈计穷,连夜逃亡。吴军想乘胜追击,但是要监视西陵的叛军,分不出足够的兵力。于是陆抗半夜擂鼓集结,做出要追击的样子。晋军人心惶惶,以为大军将至,纷纷解甲逃亡。陆抗随即率轻兵出击,大破晋军而还。
羊祜、徐胤见无利可图,也只好撤走。随后陆抗攻下了西陵,诛杀叛将步阐和同谋者数十人,夷灭了他们的三族。其余的人陆抗都请求皇帝赦免,因此免罪的有数万人。
修复城防后,陆抗向东撤回了自己的军队,脸上没有骄矜的神色,谦虚和顺如同平常。
陆抗(226年-274年),字幼节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名将,陆逊次子。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,为建武校尉,领其父众五千人。后迁立节中郎将、镇军将军等。孙皓为帝,任镇军大将军、都督西陵、信陵、夷道、乐乡、公安诸军事,驻乐乡(今湖北江陵西南)。凤凰元年(272年),击退晋将羊祜进攻,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。后拜大司马、荆州牧,卒于官,终年49岁。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1。(概述图片来源2)
陆逊、陆绩、陆抗三人是同族,也都是吴国的臣子,陆抗是陆逊的儿子,陆绩是陆逊的族叔。
1、陆逊
陆逊(183年-245年3月19日),本名陆议,字伯言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、军事家,陆绩族子,陆抗的父亲。
2、陆绩
陆绩(188年—219年),字公纪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,庐江太守陆康之子,陆逊的族叔。
3、陆抗
陆抗(226年-274年),字幼节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名将,吴国丞相陆逊次子,陆绩族孙。
扩展资料:
人物事迹:
1、陆逊
建安八年(203年)入孙权幕府,历任海昌屯田都尉、定威校尉、帐下右部督。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,地位渐至隆崇。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陆逊参与袭取荆州。蜀章武二年(222年),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,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。吴黄武七年(228年),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。
黄龙元年(229年),孙权称帝后,以陆逊为上大将军、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。
赤乌七年(244年)拜为丞相、荆州牧、右都护、总领三公事务,领武昌事。孙和、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,次年去世,终年六十三岁,追谥“昭”。
2、陆绩
陆绩成年后,博学多识,通晓天文历法,星历算数无不涉览。孙权授予奏曹掾,常以直道见惮,出为郁林太守,加偏将军。虽在军中,不废著作,曾作《浑天图》,注《易经》,撰《太玄经注》。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去世,时年三十二岁。
3、陆抗
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,为建武校尉,领其父众五千人。后迁立节中郎将、镇军将军等。孙皓为帝,任镇军大将军、都督西陵、信陵、夷道、乐乡、公安诸军事,驻乐乡(今湖北江陵西南)。
吴凤凰元年(272年),击退晋将羊祜进攻,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。后拜大司马、荆州牧,卒于官,终年49岁。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,并称“逊抗 ”,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陆绩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陆抗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陆逊
公元272年,此时距离蜀汉投降已经过去十年,距离司马代魏也已经过去了八年,天下大势已日趋明朗,西晋虽有秃发树机能之患,但整体向好,开始展望统一大业,而东吴则凭长江天堑负险固守,苦苦支撑。
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,因吴主孙皓残暴,西陵守将步阐举城降晋,东吴重镇西陵落入敌手,西陵一失,东吴之亡将不可阻挡,但幸好东吴还有陆抗。面对来势汹汹,志在必得的晋军,且看陆抗如何力挽狂澜!
三国最后的名将陆抗
西陵之战缘起—吴主孙皓残暴不仁,西陵步阐举城投晋
吴主孙皓刚继位时,抚恤平民百姓,削减宫中用度,颇具明主之风,然而这只是假象,没多久孙皓暴君的本性就显露无疑,特别是其嗜杀的风格让百官颤栗,稍有不慎就是人头落地。
公元272年8月,孙皓降召西陵督步阐为绕帐督,前往建业赴任,步阐家族自其父步骘开始一直在西陵为官,如今已有四十多年,突然接到调任的旨意,步阐表示很慌。可能是孙皓的暗黑形象太过深入人心,也可能是步阐怕被小人陷害,反正他没敢去见孙皓,而是举城投了西晋。
凤皇元年秋八月,徵西陵督步阐。阐不应,据城降晋。—《三国志》
这对于本就处境不妙的东吴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。西陵就是原来的夷陵,是东吴的边防重镇,是其长江上游的门户,失去西陵相当于给东吴判了死缓,而对西晋来说,这无异于豪华大礼包,于是司马炎一面疯狂的给步阐加官进爵,一面则派大军前往接收西陵。
晋吴对峙
战前准备——西晋三路大军压吴境,陆抗西陵城外修工事
话说西晋兵分三路,一路以羊祜为统帅率主力五万进攻江陵,一路为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,还有一路则是荆州刺史杨肇直奔西陵接应步阐,面对西晋声势浩大的威压,千斤重担落在了驻防乐乡的东吴前敌总指挥陆抗身上。他立刻派左奕,吾彦,蔡贡等人奔赴西陵城外,修筑一道从赤溪到故市的防御工事。
此举出人意料,让这些将领感到非常纳闷,按理说此时趁晋军未到,应该先把步阐干掉,夺回西陵才是正常操作,怎么还去城外修建防御工事?陆逊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,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懂西陵,西陵城本就易守难攻,且兵精粮足,更为重要的是当初陆抗镇守西陵时,将它设计得如铜墙铁壁一般,陆抗知道急切之间肯定攻之不下,等晋军一到,就会被内外夹击。
但众将却不知道西陵到底有多难啃,纷纷表示不服,特别是宜都太守雷谭那是拼了命劝谏,陆抗为了让他们心服,同意他们去试一下,果然无功而返,于是众将领终于全身心的投入到建设防线的工作中去了。
西陵之战
西陵之战的战争经过—陆抗疯狂秀操作,为东吴止血续命
然而此时陆抗的骚操作才刚刚开始,接下来的动作更是让众将大惊失色,陆抗居然置被羊祜五万大军围攻的江陵不顾,而是决定亲赴西陵前线指挥作战。
手下众将又开始怀疑人生,对方可是羊祜率主力来围,怎么就放弃江陵了呢,而陆抗再次给出了自己的见解。他认为江陵城固兵足,不用担心,再者就算江陵失守,也能马上夺回来,而西陵就不一样了,西陵一失周边的蛮夷部落也会反叛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于是只留张咸守卫江陵,派水军督留虑等人拦截徐胤水军,自己则领兵前往西陵。
抗曰:''江陵城固兵足,无所忧患。假令敌没江陵,必不能守,所损者小。如使西陵槃结,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,则所忧虑,难可竟言也。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,况江陵牢固乎?''—《三国志》
这时,此战最具指挥艺术的名场面出现了,起先陆抗授意镇守江陵的张咸筑造大坝蓄水,意图水淹羊祜军,羊祜得到消息后暗暗开心,因为这样他刚好可以悄悄用船运输粮草。
于是假意宣称要毁掉大坝,意在让东吴好好加固。可没想到,陆抗听闻后直接命张咸毁掉了大坝。这让东吴诸将感觉莫名其妙,纷纷扼腕叹息,而此刻扼腕叹息的还有羊祜,没办法,水路运输计划落空,只能改为陆路,却耗时耗力。
十一月,杨肇大军抵达西陵,陆抗凭借之前筑成的防线与其对峙,此时东吴又出现了危机,迫于晋军的威压,部将俞赞居然叛国投敌了,更要命的是俞赞投降杨肇,必然会将东吴的布防情况全盘托出。一时间人心浮动。
但陆抗就是陆抗,他临危不乱,以换位思考之法,预判晋军必然会进攻自己最薄弱的地方,那就是夷兵防守之地,于是陆抗将计就计,用精锐与夷兵换防。
果然不出陆抗所料,当晋军信心十足过来收人头时,却被东吴精锐痛击,杨肇直接被打懵了,眼看不是陆抗对手,直接溜了。
陆抗本欲追击,但顾忌城内步阐会突然杀出,于是又秀了一把操作,他命将士拼命击鼓,作势要追,杨肇军吓得队形骚乱,纷纷丢盔弃甲而走,陆抗派出一支轻骑,就将杨肇军打得大败而逃。
听闻杨肇溃败,羊祜等人也只能撤退了,而腾出手来的陆抗开始狂攻西陵城,最终西陵城破,步阐及叛军将领被杀,夷灭三族,城中数万从者被陆抗请准赦免。
抗遂陷西陵城,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,自此以下,所请赦者数万口。—《三国志》
西晋败还后,羊祜被降为平南将军,而杨肇更是直接被贬为庶民。陆抗则凭借此战入选后世武庙,受后人瞻仰。当然羊祜作为西晋名将同样入了武庙,但此战中明显还是被陆抗压了一头。当然,后来那段传奇的羊陆之交也将流传千古。
陆抗取得胜利
战争的结果与影响—陆抗虽胜,但东吴颓势已成,统一大势已经不可阻挡
西陵之战在陆抗的超神发挥下,让西晋无功而返,将重镇西陵重新收入东吴的怀抱。西陵是西晋与东吴的必争之地,西陵一旦落入西晋之手,则可顺江而下,长江天险不再,而东吴有西陵在手,则还能维持现状。
然而也只能是维持现状,虽然此战陆抗以一己之力挽狂澜,为东吴止血续命,但当时的西晋合魏蜀之力,国力蒸蒸日上,而反观东吴却已是大厦将倾。
而孙皓不愧是末帝,他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过失,还将西陵之战的胜利看作是自己图霸天下的起点,变得更加狂妄自大。
后来陆抗重病在床,上书孙皓,千叮咛万嘱咐,一定要重视西陵,称之为国之西门,交代如果西陵有危险,一定要倾国争之。显然,孙皓根本没有放在心上。
陆抗死后四年,西晋王濬攻克西陵,之后晋灭东吴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。
陆逊陆抗父子
三国时期是一个将星璀璨的时代,魏蜀吴都是人才辈出,但东吴作为人气稍逊的一方,其将领的声望却远不如魏蜀两国,然而实际情况是东吴入选武庙的名将却占了三国的半壁。而陆抗作为三国最后一位名将,其智计百出的指挥艺术让人赞叹。
陆抗死后,东吴失去中流砥柱,再无屏障,短短六年后,东吴灭亡,三国时代终结,但陆抗在西陵之战中的精彩表现却被后世铭记,名垂青史。
陆抗传
陆抗传
陆抗(226-274),字幼节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吴国后期名将,陆逊次子,孙策外孙。年20为建武校尉,领其父众五千余人。后迁立节中郎将、镇军将军等。孙皓为帝,任镇军大将军、都督西陵、信陵、夷道、乐乡、公安诸军事,驻乐乡(今湖北江陵西南)。凤凰元年(272),击退晋将羊祜进攻,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。后拜大司马、荆州牧,卒于官,终年49岁。陆抗死后,吴国再无良将可与西晋抗衡。279年,晋军伐吴,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,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忧虑的完全一样。
【原文】
抗字幼节,孙策外孙也。逊卒时,年二十,拜建武校尉,领逊众五千人,送葬东还,诣都谢恩。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,禁绝宾客,中使临诘,抗无所顾问,事事条答,权意渐解。
赤乌九年,迁立节中郎将,与诸葛恪换屯柴桑。抗临去,皆更缮完城围,葺其墙屋,居庐桑果,不得妄败。恪入屯,俨然若新。而恪柴桑故屯,颇有毁坏,深以为惭。
太元元年,就都治病。病差[1]当还,权涕泣与别,谓曰:“吾前听用谗言,与汝父大义不笃,以此负汝。前后所问,一焚灭之,莫令人见也。”建兴元年,拜奋威将军。
太平二年,魏将诸葛诞举寿春降,拜抗为柴桑督,赴寿春,破魏牙门将偏将军,迁征北将军。永安二年,拜镇军将军,都督西陵,自关羽至白帝。
三年,假节。孙皓即位,加镇军大将军,领益州牧。建衡二年,大司马施绩卒,拜抗都督信陵、西陵、夷道、乐乡,公安诸军事,治乐乡。
【注释】
[1]病差:病稍稍痊愈。
【译文】
陆抗,字幼节,是孙策的外孙。陆逊死时,陆抗20岁,被任命为建武校尉,接领陆逊亲兵五千人,送父灵柩东归,进京向孙权谢恩。孙权以杨竺控告陆逊的二十件事来责问陆抗,禁绝他拜会宾客,派宫中使者临门盘诘,陆抗不加思索,事事都作出有条理的辩答,孙权心中不满渐渐消退。
赤乌九年(246),陆抗被升为立节中郎将,与诸葛恪换防驻守柴桑。陆抗临走时,将城墙全部修整好,房屋也作了修缮,周围的桑树果树,不许妄自损坏。诸葛恪前来军营,一切整修如新。而诸葛恪柴桑的旧营,毁坏却颇为严重,诸葛恪因此深感惭愧。
太元元年(251),陆抗到京城治病。病稍稍痊愈,该回去时,孙权流泪与他告别,对他说:“我过去听用谗言,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笃厚,因此亏待了你。我前后责问的材料,一把火烧灭干净,不要让人再见到。”建兴元年(252),陆抗被任命为奋威将军。
太平二年(257),魏国将领诸葛诞献寿春城归降东吴,陆抗被授任柴桑督,前赴寿春,打败魏国牙门将偏将军,被升任为征北将军。永安二年(259),陆抗又被任命为镇军将军,都督西陵,负责自关羽濑至白帝城的军事事务。
永安三年(260),被授假节职权。孙皓即位,加授陆抗镇军大将军,兼任益州牧。建衡二年(270),大司马施绩去世,陆抗被任命为信陵、西陵、夷道、乐乡、公安各地军事的都督,治所设在乐乡。
【原文】
抗闻都下政令多阙,忧深虑远,乃上疏曰:“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,力侔则安者制危,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,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。今敌跨制九服,非徒关右之地。割据九州,岂但鸿沟以西而已。国家外无连国之援,内非西楚之强,庶政陵迟,黎民未乂,而议者所恃,徒以长川峻山,限带封域,此乃守国之末事,非智者之所先也。臣每远惟战国存亡之符,近览刘氏倾覆之衅,考之典籍,验之行事,中夜抚枕,临餐忘食。昔匈奴未灭,去病辞馆。汉道未纯,贾生哀泣。况臣王室之出,世荷光宠,身名否泰[2],与国同戚[3],死生契阔,义无苟且,夙夜忧怛,念至情惨。夫事君之义犯而勿欺,人臣之节匪躬是殉,谨陈时宜十七条如左。”十七条失本,故不载。
时何定弄权,阉官预政。抗上疏曰:“臣闻开国承家,小人勿用,靖谮庸回,唐书攸戒,是以雅人所以怨刺,仲尼所以叹息也。春秋已来,爰及秦、汉,倾覆之衅,未有不由斯者也。小人不明理道,所见既浅,虽使竭情尽节,犹不足任,况其奸心素笃,而憎爱移易哉?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。今委以聪明之任,假以专制之威,而冀雍熙之声作,肃清之化立,不可得也。方今见吏,殊才虽少,然或冠冕之胄,少渐道教,或清苦自立,资能足用,自可随才授职,抑黜群小[4],然后俗化可清,庶政无秽也。”
【注释】
[2]身名否(pǐ)泰:身份、名誉的荣辱、沉浮。否:厄运。泰:好运。
[3]戚(qī):忧愁,悲哀。
[4]群小:所有的小人。
【译文】
陆抗听说朝廷政令多有失误之处,深为忧虑,于是上疏说:“为臣听说君主德行相等,而民众多者胜过民众少者,国力相等,则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,这大概是六国所以被强秦兼并,西楚所以为汉高祖打败的原因罢。如今敌国跨据四方,并非只有关右之地。割据九州,岂只鸿沟以西的土地而已。我国外无盟国可援,内无西楚那样强大,政务缺乏生气,百姓不得安定,而议论国事者所依恃的条件,只不过大江高山,围隔着我国的疆域,这不过是守卫国家最次的条件,不是明智之人首要考虑的事情。臣下常常追忆战国各国存亡的迹象,近观刘汉王朝灭亡的征兆,考证典籍,应验实事,深夜抚枕不能入睡,面对饭菜忘记进餐。从前匈奴未被破灭,霍去病辞却皇上为他所造府第。汉朝治国之道未得完美,贾谊为之悲哀哭泣。况且我为王室血缘所出,世代蒙受光荣的恩宠,个人的身名安危,与国家休戚相关,生死离合,义无苟且,早晚忧虑,想到这些就十分心痛。事奉君上的道义在于犯颜直谏而不欺瞒,身为臣下的节操不在屈膝卑躬而殉节,谨陈当今急务十七条如左。”十七条失去原本,故此不作记载。
当时何定玩弄权柄,宦官干预朝政,陆抗上疏说:“为臣听说创建国家、继承家业,不用小人,听小人谮谗,用奸邪之才,《尧典》对此作过告诫,因此诗人为此写诗讽刺,仲尼为此而叹息。春秋以来,降至秦汉,朝代灭亡之征兆,没有一个不是由此而起。小人不明治国之道理,见识浅陋,即使他们竭尽心力保全名节,也不能胜任,更何况这类人向来颇存奸邪之心,爱憎情感变化无常!如果害怕失去他们,则此类无所不至。如今委他们以朝廷重任,借他们以专制权威,还希望出现和乐的盛世之音,清明纯正的社会风气,这是绝不可能之事。如今任职官吏,特殊才能者虽少,然而他们或是王室贵族的后代,自小受到道德教化的浸染,或是清苦自立之人,其资质才能值得任用,自然可以根据他们的才干授官任职,以此抑制、黜退小人,然后社会风气才可纯净,朝中政务不致沾污。”
【原文】
凤皇元年,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,遣使降晋。抗闻之,日部分诸军,令将军左奕、吾彦、蔡贡等径赴西陵,敕军营更筑严围,自赤溪至故市,内以围阐,外以御寇,昼夜催切,如敌以至,众甚苦之。诸将咸谏曰:“今及三军之锐,亟以攻阐,比晋救至,阐必可拔。何事于围,而以弊士民之力乎?”抗曰:“此城处势既固,粮谷又足,且所缮修备御之具,皆抗所宿规。今反身攻之,既非可卒克,且北救必至,至而无备,表里受难,何以御之?”诸将咸欲攻阐,抗每不许。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,抗欲服众,听令一攻。攻果无利,围备始合。
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,诸将咸以抗不宜上,抗曰:“江陵城固兵足,无所忧患。假令敌没江陵,必不能守,所损者小。如使西陵槃(盘)结,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,则所忧虑,难可竟言也。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,况江陵牢固乎?”初,江陵平衍[5],道路通利,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,渐渍平中[6],以绝寇叛。祜欲因所遏水,浮船运粮,扬声将破堰以通步车。抗闻,使咸亟破之。诸将皆惑,屡谏不听。祜至当阳,闻堰败,乃改船以车运,大费损功力。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,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。抗令张咸固守其城。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。水军督留虑、镇西将军朱琬拒胤。身率三军,凭围对肇。
【注释】
[5]平衍:地势平坦。
[6]渐渍平中:渐渐淹没平坦低洼的地方。
【译文】
凤凰元年(272),西陵督步阐占据城池发动叛乱,派人前往晋国投降。陆抗听到这一消息,当日部署各军,命令将军左奕、吾彦、蔡贡等直接挺进西陵,下令各军军营再加修坚固的围墙,自赤溪到故市,对内则围困步阐,对外则防止敌军,陆抗日夜催促督责,如同敌军已经来到,全军将士甚感困苦。诸将都劝谏陆抗说:“现在以三军精锐,急速进攻步阐,等到晋军救援前来,步阐一定已被攻克。何必劳累修筑围墙,让士兵和百姓困苦不堪呢?”陆抗说:“这座城池城墙坚固地势险要,城内粮草充裕,而且所修缮的防御工事和配置的防御器械,都是我以前详细规划安排的。现在我们反过来去攻打,既不能很快攻克,且北方救兵一定要赶来,敌人来后我们没有防备,则里外受敌,以什么抵抗他们呢?”诸将都想急于攻打步阐,陆抗总是不答允。宜都太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,陆抗为了使众将信服,便听任他们去攻打一次。进攻果然不利,防御围墙由是得以完工。
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向江陵进发,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,陆抗说:“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,没有什么担忧的。假如敌人攻占江陵,也一定防守不住,我们所受损失很小。但如果让西陵与敌人联结起来,则南山诸族夷人都将骚动扰乱,则我忧虑的事情,就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。我宁愿放弃江陵而奔赴西陵,何况江陵十分牢固!”当初,江陵地势平旷,道路通便,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,浸没平原中心,借以阻止敌人进攻和内部叛乱。羊祜想利用大堰蓄的水域,浮船运粮,扬言要毁掉大堰让步兵通行。陆抗听说,让张咸当即毁掉大堰,众将领都颇为困惑,多次劝谏,陆抗不听。羊祜至当阳,听说大堰已毁,乃改船运为车运,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晋国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前至建平,荆州刺史杨肇前至西陵。陆抗命令张咸固守江陵,公安督孙遵巡视长江南岸抵御羊祜,水军督留虑、镇西将军朱琬抵御徐胤,陆抗亲自统率三军,凭借军营围墙对抗杨肇。
【原文】
将军朱乔、营都督俞赞亡诣[7]肇。抗曰:“赞军中旧吏,知吾虚实者,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,若敌攻围,必先此处。”即夜易夷民,皆以旧将充之。明日,肇果攻故夷兵处,抗命旋军击之,矢石雨下,肇众伤死者相属。肇至经月,计屈夜遁。抗欲追之,而虑阐畜力项领,伺视间隙,兵不足分,于是但鸣鼓戒众,若将追者。肇众凶惧,悉解甲挺走,抗使轻兵蹑之,肇大破败,祜等皆引军还。抗遂陷西陵城,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,自此以下,所请赦者数万口。脩治城围,东还乐乡,貌无矜色,谦冲如常,故得将士欢心。加拜都护。
闻武昌左部督薛莹征下狱,抗上疏曰:“夫俊乂者,国家之良宝,社稷之贵资,庶政所以伦叙,四门所以穆清也。故大司农楼玄、散骑中常侍王蕃、少府李勖,皆当世秀颖,一时显器,既蒙初宠,从容列位,而并旋受诛殛,或圮族替祀,或投弃荒裔。盖周礼有赦贤之辟,春秋有宥善之义,书曰:‘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’而蕃等罪名未定,大辟以加,心经忠义,身被极刑,岂不痛哉!且已死之刑,固无所识,至乃焚烁流漂,弃之水滨,惧非先王之正典,或甫侯[8]之所戒也。是以百姓哀耸,士民同戚。蕃、勖永已,悔亦靡及,诚望陛下赦召玄出,而顷闻薛莹卒见逮录[9]。莹父综纳言先帝,傅弼文皇,及莹承基,内厉名行,今之所坐,罪在可宥。臣惧有司未详其事,如复诛戮,益失民望,乞垂天恩,原赦莹罪,哀矜庶狱,清澄刑网,则天下幸甚!”
【注释】
[7]亡诣:逃跑,叛变。
[8]甫侯:周宣王大臣,负责狱讼,作“甫刑”。
[9]逮录:遭到逮捕审讯。
【译文】
吴国将军朱齐、营都督俞赞逃跑投降杨肇。陆抗说:“俞赞是我军中的老办事人员,知道我方虚实底细的人,我常担心夷兵素不精练,如果敌人攻围,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。”当夜就撤换夷兵,全用吴军老将替代设防。次日,杨肇果然进攻原先夷兵的防守处,陆抗下令守军反击,箭石如雨下,杨肇兵卒死伤累累。杨肇到达西陵后一个多月,无计可施而连夜逃遁。陆抗打算追击他,又担心步阐积蓄全力伺机出兵进击吴军要害之处,兵力不够分配,于是告诫将士,只击鼓做出要追击的样子。杨肇的军队颇为恐惧,全都抛盔弃甲争相逃命,陆抗派轻装的部队随后追赶,杨肇被打得大败,羊祜等都率军撤走。陆抗于是攻占西陵城,诛杀步阐全家及其部下首要的将吏,自将军以下,请求赦免的人有几万。陆抗修治西陵城墙和防御工事,还军东归乐乡,脸上毫无骄矜之色,谦逊如常,所以深得将士衷心拥戴。陆抗被加授都护。
陆抗听说武昌左部督薛莹受惩被征召下狱,上疏说:“才德出众者,国家之瑰宝,社稷之财富,各种政务有了他们才有条理秩序,四方人才有了他们才能教化成德。已故大司农楼玄、散骑中常侍王蕃、少府李勖,都是当世优异人才,一代显着人士,他们起初蒙受主上恩宠,从容任官行职,而后来不久即被诛杀,有的被灭族绝嗣,有的被弃荒远之地。《周礼》上有赦免贤人之刑法,《春秋》里有宽恕善人的义理。《尚书》有言:‘与其杀害无辜,宁可违犯成法’。王蕃等罪名尚未被确定,即被处以死罪,他们心怀忠义,却身遭极刑,岂不令人心痛!且受刑死去,本已无知觉,竟然还要将其焚尸扬灰,抛尸流水,露尸水边,恐怕这并非先王之正典,或许为甫侯立法时所要戒免。因此百姓哀痛惊惧,士民同悲。王蕃、李勖已死,后悔已来不及,我诚恳地希望陛下赦免楼玄出狱。而近闻薛莹又遭逮捕。薛莹的父亲薛综曾为先帝献策,辅佐过文皇帝,到薛莹继承父业,注意品行的修养,如今坐罪,实属可以宽恕。为臣担心有关主管官员不知事情详情,如再将他杀害,更加失去百姓的期望,乞求主上施恩,原谅赦免薛莹的罪过,哀怜众犯,清澄法纲,则是天下的幸事。”
【原文】
时师旅仍动,百姓疲弊,抗上疏曰:“臣闻易贵随时,传美观衅,故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,纣作 *** 而周武授钺。苟无其时,玉台有忧伤之虑,孟津有反旆之军。今不务富国强兵,力农畜谷,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,百揆之署无旷厥职,明黜陟以厉庶尹,审刑罚以示劝沮,训诸司以德,而抚百姓以仁,然后顺天乘运,席卷宇内,而听诸将徇名,穷兵黩武,动费万计,士卒雕瘁,寇不为衰,而我已大病矣!今争帝王之资,而昧十百之利,此人臣之奸便,非国家之良策也。昔齐鲁三战,鲁人再克而亡不旋踵[10]。何则?大小之势异也。况今师所克获,不补所丧哉?且阻兵无众,古之明鉴,诚宜蹔(暂)息进取小规,以畜士民之力,观衅伺隙,庶无悔吝。”
【注释】
[10]亡不旋踵:很短时间内就亡国了。旋踵:掉转脚跟。形容时间短促。
【译文】
当时军队频繁出征,百姓疲惫不堪,陆抗上疏说:“为臣听说《周易》重视顺应时势,《左传》赞美伺机进击,所以夏桀罪孽甚多商汤王才出兵讨伐,商纣荒淫暴虐周武王才授钺出征。如果时机不到,则商汤王宁肯被囚禁于玉台作忧伤的思虑,周武王宁愿在孟津撤军而不作轻妄举动。如今我们不致力于富国强兵,勤勉农耕广积粮食,让文武人才得以施展运用,百官衙门公署不得玩忽职守,使黜陟分明以激励各级官吏,使刑罚得当以表明劝惩奖抑,以道德教育各级官吏,用仁义安抚全国百姓,然后顺承天命,利用时机,席卷天下。如果听任诸将舍身求名,穷兵黩武,动辄耗费数以万计的国家钱财,使士卒困苦疲惫,敌人并没有因此衰败,而我们自己却已困乏不堪!如今只去争取做帝王的资格,而被小小利益遮障双眼,这是臣子的奸恶,不是为国之良策。过去齐、鲁两国交战三次,鲁国胜了两次而很快就灭亡了,这是什么原因?因为两国大小实力强弱不同。何况如今用兵征战所获得的战果,还不能补偿所遭受的损失。况且滥用兵力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,这是古代已有的明鉴,实在应暂停出兵征战的计划,来积蓄军民的力量,静待时机,就不会有什么悔恨的事发生。”
【原文】
二年春,就拜大司马、荆州牧。三年夏,疾病,上疏曰:西陵、建平,国之蕃表,既处下流,受敌二境。若敌泛舟顺流,舳舻千里,星奔电迈,俄然行至,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(悬)也。此乃社稷安危之机,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。臣父逊昔在西垂陈言,以为西陵国之西门,虽云易守,亦复易失。若有不守,非但失一郡,则荆州非吴有也。如其有虞,当倾国争之。
“臣往在西陵,得涉逊迹,前乞精兵三万,而主者循常,未肯差赴。自步阐以后,益更损耗。今臣所统千里,受敌四处,外御强对,内怀百蛮,而上下见兵财有数万,羸弊日久,难以待变。臣愚以为诸王幼冲,未统国事,可且立傅相[11],辅导贤姿,无用兵马,以妨要务。
“又黄门竖宦,开立占募,兵民怨役,逋逃入占。乞特诏简阅,一切料出,以补疆场受敌常处,使臣所部足满八万,省息众务,信其赏罚,虽韩、白复生,无所展巧。若兵不增,此制不改,而欲克谐大事,此臣之所深戚也。若臣死之后,乞以西方为属。愿陛下思览臣言,则臣死且不朽。”秋遂卒,子晏嗣。晏及弟景、玄、机、云、分领抗兵。晏为裨将军、夷道监。
【注释】
[11]傅:师傅。相:辅佐,教育。
【译文】
凤凰二年(273)春,陆抗在驻地被授予大司马、荆州牧。三年(274)夏,陆抗患病,上疏说:西陵、建平,是我国边防屏障,地处长江下流,受到魏、蜀两方威胁。如果敌人船只顺江而下,舟船千里,星奔电驰,顷刻即至,无法依靠别处援军来解危救难。这是国家安危的关键之处,并非仅为边境被侵扰的小患。为臣的父亲陆逊从前在西部边界上书阐明过己见,认为西陵是我国的西大门,虽说容易防守,也容易丢失。如果西陵失守,不只丢失一郡之地,则整个荆州也将不属吴国所有了。如果西陵有所不测,应当倾尽全国兵力前往争夺。
为臣过去驻守西陵,得以遵行父亲陆逊的做法。过去乞请以三万精兵守之,而主管军务官员按照常规,不肯派遣那么多兵力前往。自步阐事件以后,兵力更加消耗。如今为臣所统的千里之地,四处受敌,对外要抵御强敌,对内要镇抚各蛮夷部族,而手下现有兵员军资仅万数的配置,羸弱疲困的情况存在很久,很难应付事变。臣愚以为诸位王子年纪尚幼,尚未管理过国事,应当设置傅相,辅导他们教育他们成为贤能,不应动用兵马,以此妨碍国家当前应该急切办理的事务。
“又黄门内宦官,私自确定自己可以招募家丁的制度,兵民怨愤服役,纷纷逃到宦官门下。乞请特诏精简考选,一切重新根据需要来安排,将其中多余兵力补充前方常常受敌侵扰之处的军队,使我所辖地域的部队能补足八万,节简政务,赏罚有信,即便韩信、白起复生,也无法施展他们的巧计。如果军队不增强,宫中制度不改变,而想成就大事,这是为臣深以为忧的事情。如果我死之后,请求陛下以西部边境为重。希望陛下考虑我的意见,则我死而不朽。”当年秋天,陆抗去世,其子陆晏继承爵位。陆晏及其弟弟陆景、陆玄、陆机、陆云,分别带领陆抗的部队。陆晏为裨将军、夷道监。
【原文】
天纪四年,晋军伐吴,龙骧将军王濬顺流东下,所至辄克,终如抗虑。景字士仁,以尚公主拜骑都尉,封毗陵侯,既领抗兵,拜偏将军、中夏督,澡身好学,着书数十篇也。二月壬戌,晏为王濬别军所杀。癸亥,景亦遇害,时年三十一。景妻,孙皓适妹,与景俱张承外孙也。
评曰:刘备天下称雄,一世所惮,陆逊春秋方壮,威名未着,摧而克之,罔不如志。予既奇逊之谋略,又叹权之识才,所以济大事也。及逊忠诚恳至,忧国亡身,庶几社稷之臣矣。抗贞亮筹干,咸有父风,奕世载美,具体而微,可谓克构者哉!
【译文】
天纪四年(280),晋军进伐吴国,龙骧将军王濬顺江东下,所到之处攻无不克,结果正如陆抗生前所料。陆景,字士仁,因为娶了公主而被任命为骑都尉,封毗陵侯,带领陆抗的军队后,被任为偏将军、中夏督,他修身好学,着书几十篇。二月五日,陆晏被王濬的分支部队所杀。二月六日,陆景也被杀害,时年31岁。陆景之妻是孙皓的亲妹,与陆景都是张承的外孙。
评论说:刘备在天下称雄,孙权忌惮,陆逊年轻力壮,还没有什么威名,打败了刘备。世人奇于陆逊的谋略,又感叹孙权的识才之能,所以才能成大事。至于陆逊忠诚恳切,忧国身死,可算是国家的栋梁之臣了。陆抗忠正诚信,谋略才干,都有父亲的风范,他们世代获得美名,比起父辈陆抗具备了所有的德业,只是规模略小,可以说是能继承父业的人啊!
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,读完本文《陆抗(陆抗开荒)》之后,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?想要了解更多游戏资讯,敬请关注悠悠游戏网,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。
上一篇: codol下载(codol地图)
下一篇: 远古守卫(远古守卫者的位置)